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关于促进钦州市水果产业升级发展的思考

2018-07-19 10:22 来源:钦州市统计局 字体: 【打印文章】

  钦州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荔枝、火龙果等种植、产量排在全国前列。水果产业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也存在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品牌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提升水果产业发展水平,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市统计局对全市水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产业升级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近年来钦州市水果发展情况 

  近年来,钦州市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积极调整生产结构,既巩固了广西水果大市的态势,也加快了转结构、优品牌的步伐,水果产业实现了大发展,为下一步升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水果种植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从种植规模看,2017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排在广西第二位,比2010年的232万亩增长了7.8%,其中,荔枝种植面积占广西的一半,香蕉、火龙果也排在广西前列。从产量看,2017年,全市水果产量204万吨,比2010年的130.82万吨增长了56%,年均增长6.6%。从产值看,2017年,全市水果产值完成65.72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36.23%,是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动力。 

  (二)种植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从主要品种看,作为钦州三大水果品种的荔枝、香蕉、龙眼,随着市场的变化,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下,优化品种结构步伐正在加快。2017年,三大水果种植总面积达到200万亩,总产量达到125万吨,分别占全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1%63%。通过高接换种,全市荔枝中熟品种从原来的70%下降至目前的52%,以荔枝主产区的灵山县为例,桂味、香荔等早晚熟品种2018年产量达到55%;全市香蕉(蕉类)种植面积从最高的201627万亩,逐步调减至目前的25万亩。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区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优势水果,初步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空间布局合理,避免了同质化发展,如,灵山县的柑橘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的45.7%56.2%,钦南区火龙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的49.6%70.5% 

  (三)特色新兴水果品种发展迅速。近年来,钦州在稳定荔枝、香蕉等传统优势水果的同时,积极引进柑橘、百香果、火龙果、番石榴等新兴水果品种,带动了全市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速。如,浦北县出台了百香果产业发展扶持补助政策,对新种百香果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分别给予资金补助。根据水果部门统计,2015年以来,全市每年新种优质水果新品种2万亩以上,其中,柑桔三年新增3.02万亩。2017年,柑桔类面积达到11.8万亩,火龙果面积2.01万亩,百香果面积1.19万亩,主要新兴水果品种产量达到32.13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由2015年的13%提高至2017年的15%,已成为全市水果产业的新增长点。 

  (四)水果产业集约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钦州水果种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基本上以农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近年来,钦州坚持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标准果园、水果生产基地、特色水果示范区,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组建专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组合抱团发展模式加快推行。目前,全市建设了灵山县百年荔枝、浦北佳荔、钦南玛氏火龙果、钦北区九佰垌等特色水果农业示范区13个,初步实现了产业、资金、技术、经营等集约化,带动了荔枝、火龙果、百香果等主导产业种植新品种8.25万亩。同时,专业合作社也成为水果生产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全市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8家,覆盖了全市55%140多万亩的水果种植面积,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五)“互联网+水果”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长期以来,钦州荔枝等大宗水果的销售,主要是农户自卖、经销商收购等形式,销售渠道、开拓市场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水果销售时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推行,“互联网+水果”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成为近年来钦州水果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目前,钦州市有京东、淘宝等涉农电子商务企业237家,电子商务应用户373家,建成了灵山县三科电商创业园、浦北县众联电商创业园等专门服务水果等农产品流通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淘宝村”、村邮乐购、乐村淘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农村的水果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市场。如,灵山县的荔枝通过电商平台,最远销售至中国最北的黑龙江漠河;浦北县白石水镇良田村番石榴专业合作社,种植番石榴3000亩,通过自营的淘宝店、与电商平台建立营销关系,销售推广本地水果,年销售额达到1300万元。 

  二、当前钦州水果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虽然近年来钦州水果产业实现大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在生产、经营、销售、加工等环节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不高。 

  (一)水果生产“大但不强”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观。荔枝、香蕉等传统水果比重过大,而且种植大户的规模化种植生产比重小,以农户的分散生产为主,平均每户不足5亩,年收入只有12万元,加上成本挤压利润,农民对果园管理、新品种改良等投入积极性不断下降,导致水果产业后续投入或再投资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基础弱和动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0家荔枝种植大户(包括合作社、个人,种植面积30亩以上)种植面积为3.22万亩、产量1.19万吨,仅分别占全市荔枝种植、产量总量的 2%3%。一些农业示范区内部还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由农业企业或农业资本直接投资于果园的少,农业企业依靠租赁农户果园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整合度不高。 

  (二)水果销售“果贱伤农”的顽症还未能根本破解。荔枝、香蕉是钦州产量最大的水果,但与周边的区内和广东、海南等省份的城市存在同质化竞争,小年则价涨,丰年则价跌,农民收入实际上不增反减,陷入低水平发展循环。如,钦州荔枝2018年产量预计达到40万吨,比2017年增产20 %左右,但荔枝收购价格同比较大降低,如黑叶荔的收购价格仅为每斤11.5元左右,比去年下降50%,农民收入实际上并没有增加。从水果销售流通看,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渠道少,主要靠中间销售商来收购,农户开拓市场能力有限,加上水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特别是荔枝最佳采摘期只有一周左右,大量集中上市往往会容易导致滞销。荔枝、龙眼等采后贮藏、保鲜、加工、运销设施建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 

  (三)水果品牌“有但不优”的难题有待破解。近年来,钦州成功创建了荔枝、香蕉、龙眼、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品牌,获得了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但品牌过于突出地区性,没能形成全市统一的品牌。如,各县区均有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荔枝品牌资源,但没有有效整合,缺乏统一的推广推介,存在各自为战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此外,虽然已经开发有荔枝酒、荔枝醋、香蕉酒、火龙果醋等水果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但在市外的品牌度不高,市场空间有限。 

  (四)水果产业“金融缺位”瓶颈制约突出。同其他种养殖生产经营主体一样,由于缺少贷款抵押物、农业生产风险大、属于薄利行业等原因,水果经营主体获得银行贷款相对困难。水果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种植所需资金,除了财政资金补助外,主要靠企业或投资人筹资,银行贷款少,导致水果产业扩大投资能力不足,影响产业后续壮大发展。针对荔枝、龙眼等本地特色水果的农业保险产品目前是空白,抵抗自然、市场等风险弱,不利于水果稳定生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钦州水果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水果产业在全市农业发展、农村产业构建、农民增收中,将继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通过优结构、畅销售、创品牌等途径,提高水果产业发展质量。建议: 

  (一)持续调优水果生产结构。对荔枝、香蕉等传统优势水果品种,实行套种换种、品种改良、引进新品种等方式,提高优良水果比重。科学引导,稳步扩大柑橘、百香果、火龙果、番石榴等已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本地特色新兴水果品种的种植。结合自治区划定农产品主产区的部署,根据各县区水果生产优势条件,引导形成荔枝、香蕉、柑橘、火龙果等优势水果主产区和产业带。当前,我市主要水果品种的结构调整,最需要关注的是柑橘产业。近年来,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迅猛,产量由2014年的472.2万吨增至2017年的686.7万吨,年均增长13%以上,占全区水果总产量比重已经达到40%。因此,钦州应该将柑橘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强政策和市场引导,在品种选择上,既要选择适合钦州本地种植条件的优质品种,也要更加注重与桂林、柳州、贺州、来宾等区内柑橘种植大市有所区别,突出差异化发展,打造钦州特色柑橘品种,保证整个柑橘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水果生产集约度。建设标准果园、示范基地,开展水果生产示范,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整合各类涉农财政资金,加大对水果特色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支持,重点支持荔枝、柑橘等水果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对水果示范区在用地、融资、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农业企业、社会资本投资,逐步改变农户分散经营比重过高的状况。支持水果种植销售大户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将更多水果种植、流通户主组织起来,形成紧密的生产经营联盟,增强扩大再投资的实力,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统一管理,打造钦州品质的水果品种。 

  (三)畅通水果销售渠道。破解卖果难的问题,根本途径是使水果生产者与市场充分联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体系,实现适销对路。销售方面,重点是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扩大“互联网+水果”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注重引进专业化的水果流通销售商,从水果的推销、品牌塑造、采摘、冷链、运输等环节进行专业化的服务运作,建设专门的水果营销网络,实行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做,解决农户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大、成本高等老大难问题。研究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成的机遇,利用钦州与西部地区、东盟国家在荔枝、香蕉、柑橘等水果的差异化,将西部地区、东盟国家开拓为钦州水果的主要销售目标市场。利用南向通道冷链班列、与东盟水果快线优势,扩大本地水果的对外输出,形成特色水果双向对流。在做好销售的同时,着力扩大发展水果加工产业,积极引进水果深加工企业,重点打造荔枝、香蕉、百香果、火龙果等水果加工产品,提高水果产品加工率,将水果附加值更多留在本地。 

  (四)打响钦州水果“大品牌”。水果生产不仅具有季节性,而且销售时间较短,对销售时效性要求高,需要打造一批有较高认同度的水果品牌,使水果迅速卖得出。整合钦州水果现有品牌资源,挖掘特色,打造钦州荔枝、钦州香蕉、钦州贡柑、钦州百香果等全市性的水果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和对外使用全市统一、体现钦州元素的水果包装。重点支持水果种植农业示范区、农场从单纯的生产组织向服务流通、创品牌转变,牵头创建一批有特色的水果品牌,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将水果宣传融入到城市宣传中,坚持平时宣传和收获季节推介相结合,多渠道打响钦州的特色水果品牌。 

  (五)完善水果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加快发展水果产业,除了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和支持。深入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在推进农村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配套制度环境,鼓励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开发新型信贷产品,扩大对水果生产行业的银行贷款。近期首先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专业合作示范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手,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优先为优势农业企业或主体信贷增信,突出解决贷款抵押物瓶颈。结合荔枝、龙眼、香蕉、柑橘、百香果、火龙果等本地特色水果的特点,积极开发农村政策性保险产品、商业保险品种,充分发挥保险的支农助农作用。 

   (六)加强水果行业统计和信息服务。结合落实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的部署要求,完善水果统计工作制度,做好水果产业特别是水果新品种的统计,全面反映整个水果行业发展情况。积极搭建全市性的水果信息平台,完善水果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好统计服务作用,加强全市水果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向水果种植企业、农户等主体提供价格、种植面积、产量等各类数据信息,防止出现扎堆种植、上市、恶性压价等非理性现象,促进水果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网站帮助|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主办: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

桂ICP备10005983号-1|桂公网安备:45070302000553号|网站标识码:4507000042